重谒岩祠晓,山云淡欲收。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春秋(chūn qiū)的意思:指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更迭。
典教(diǎn jiào)的意思:指古代经书和传统教育的典范,也可指优秀的教育方式或教材。
俯仰(fǔ yǎng)的意思:低头和抬头的动作,表示对上级或长辈的敬重和顺从。
含羞(hán xiū)的意思:指因害羞或不好意思而脸红,不敢抬头或不敢直视对方。
门庭(mén tíng)的意思:指门前的庭院,也泛指门前的场所。形容门庭繁忙,人多车辆杂乱。
明时(míng shí)的意思:明时意为明天的时候,也指将来的时候。
疏慵(shū yōng)的意思:指心情懒散,行动慢吞吞的状态。
正学(zhèng xué)的意思:正确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竹柏(zhú bǎi)的意思:指高风亮节、坚贞不屈的品质和精神。
俎豆(zǔ dòu)的意思:指古代祭祀时摆放在祭坛上的肉食和豆子,比喻人们为了争夺利益而互相争斗。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拜谒文公祠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祠堂的庄严与宁静,以及对先贤的敬仰之情。
首句“重谒岩祠晓,山云淡欲收”描绘了清晨时分,诗人再次来到岩祠参拜,此时山间的云雾仿佛在缓缓散去,营造出一种清幽而神秘的氛围。接着,“山云淡欲收”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清明。
“门庭森竹柏,俎豆肃春秋”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祠堂的庄严肃穆。门庭前排列着挺拔的竹柏,象征着文公的品德和精神的永恒;“俎豆”是古代祭祀时所用的礼器,这里用来形容祭祀活动的庄重,同时也暗指对文公思想的传承与尊崇。
“道际明时重,人知正学求”表达了在光明的时代里,人们对文公之道的重视与追求。这里的“道”既指文公的思想,也涵盖了道德、学问等更广泛的意义,强调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正确价值观的探索与坚持。
最后,“疏慵虚典教,俯仰益含羞”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未能勤勉学习、实践文公教诲的自省与惭愧。这两句通过对比“疏慵”与“俯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自我反思,体现了对先贤教诲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拜谒文公祠的场景,表达了对文公思想的敬仰、对自身修养的反思,以及对时代精神的追求,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