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半夜(bàn yè)的意思:指夜间的深夜时分。
常羞(cháng xiū)的意思:经常感到羞愧、惭愧。
鹄立(hú lì)的意思:形容人的姿态或态度高傲自负。
骏奔(jùn bēn)的意思:形容马儿奔跑得很快,也用来比喻人勇往直前,势头迅猛。
陵树(líng shù)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高耸挺拔,气势雄伟。
明楼(míng lóu)的意思:明亮的楼屋,比喻高楼大厦。
南州(nán zhōu)的意思:南方的州府,指南国或南方地区。
陪祀(péi sì)的意思:作为陪祀的人或物,表示陪伴在祭祀活动中。
桥山(qiáo shān)的意思:桥山指的是两座山峰之间有一座桥梁,形象地比喻两个相隔遥远的地方通过某种联系而连接在一起。
石磴(shí dèng)的意思:指用石头铺成的台阶或路面。
太常(tài cháng)的意思:指常常、经常。
行行(xíng xíng)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都很出色、很好。
衣冠(yì guān)的意思:指外表的衣着和仪容,也可指人的仪表和品行。
原庙(yuán miào)的意思:指祖庙、始祖庙,也可指古代帝王的祖庙。
钟陵(zhōng líng)的意思:指人死后的墓地或坟墓。
中使(zhōng shǐ)的意思:指在两国之间担任外交使节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至时节,诗人对东陵进行恭祀的情景。首句“钟声半夜出明楼”,以深夜钟声的悠扬,营造出庄严肃穆的祭祀氛围。接着“陵树行行石磴幽”一句,通过描绘陵墓周围的树木与幽静的石阶,进一步渲染了肃穆的气氛。
“鹄立且须中使钥,骏奔初荐太常羞”两句,运用了鹄鸟和骏马的意象,分别象征着等待与献祭的仪式,体现了祭祀活动的庄重与神圣。其中,“鹄立”暗示了等待的庄严,“骏奔”则展现了献祭时的隆重。
“桥山弓剑云长闭,原庙衣冠月自游”描绘了祭祀场景中的具体景象,桥山上的弓剑似乎被云层遮蔽,而原庙中穿着礼服的先人形象在月光下自由游走,既表现了对祖先的敬仰,也寓意着灵魂的自由与超脱。
最后,“曾是钟陵陪祀者,几回清梦落南州”表达了诗人作为陪祀者的身份,以及对祭祀活动的深切情感。通过梦境的描写,将现实与想象交织在一起,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至时节对东陵的祭祀活动,不仅展现了仪式的庄重与神圣,也蕴含了对祖先的敬仰之情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