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忍名其斋,求余为序引。
余闻刃制心,其字谓之忍。
愿子继自今,去过贵乎敏。
意融妄尽消,心清事亦省。
我少染习气,近亦痛除屏。
作诗虽警君,且欲以自警。
《题余君肃曰严忍斋》【宋·王迈】君肃吾良朋,天资秀而颖。以忍名其斋,求余为序引。余闻刃制心,其字谓之忍。一忍宽百忧,百动归一静。人心本至明,万善集虚境。外物一障之,天真随晦泯。意猿肆颉颃,气马浪驰骋。以忍作防闲,如物有绳准。圣贤养心学,最切是惩忿。愚者一不校,鲁者三自省。行行无取才,宜为夫子哂。师德岂懦夫,见善必操秉。唾面令自乾,可以愧不逞。公艺忠孝人,家法肃而整。九世有盘盂,一字其要领。愿子继自今,去过贵乎敏。育德必体蒙,辨义直观井。意融妄尽消,心清事亦省。我少染习气,近亦痛除屏。作诗虽警君,且欲以自警。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12567c67bcd0dc50354.html
百忧(bǎi yōu)的意思:形容烦恼、忧愁非常多。
不校(bù jiào)的意思:不加检查、不经审查
不逞(bù chěng)的意思:形容邪恶、狡猾、不正派的人或行为。
惩忿(chéng fèn)的意思:惩罚愤怒、消除怨恨。
驰骋(chí chěng)的意思:指马匹奔驰奔腾,形容自由自在地奔跑,也泛指自由自在地行动。
防闲(fáng xián)的意思:指避免懒散,防止懒惰。
夫子(fū zǐ)的意思:夫子是指古代中国的儒家学者,也可以泛指学者、老师。
观井(guān jǐng)的意思:借指从旁观察事物,不直接参与其中。
归一(guī yī)的意思:指回归一体,回归原点,恢复最初状态。
家法(jiā fǎ)的意思:指家庭中的法规和家族中的规矩,用以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
颉颃(xié háng)的意思:形容人走路或行动时昂首挺胸、威风凛凛的样子。
九世(jiǔ shì)的意思:形容世代相传,传承久远。
可以(kě yǐ)的意思:表示事物具有某种能力或条件,可以实现某种行为或达到某种目的。
良朋(liáng péng)的意思:指良好的朋友或亲密的伙伴。
懦夫(nuò fū)的意思:指胆小怯懦,缺乏勇气的人。
盘盂(pán yú)的意思:形容事物高低不平衡,或者说事物不协调。
染习(rǎn xí)的意思:指被不好的习惯或坏事所影响,使人受其连累。
人心(rén xīn)的意思:指人们的思想、情感和意愿。
三自(sān zì)的意思:指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教育。
绳准(shéng zhǔn)的意思:指人的行为准则或标准,也可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
圣贤(shèng xián)的意思:指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人。
师德(shī dé)的意思: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标准。它包括对学生的关爱、尊重和引导,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天资(tiān zī)的意思:指人的天生才能或天赋的特长。
天真(tiān zhēn)的意思:形容人心地纯洁,不加掩饰,不存心机。
唾面(tuò miàn)的意思:形容非常恶劣、极其丑陋。
外物(wài wù)的意思:指外表的东西或物质财富。
无取(wú qǔ)的意思:没有得到,没有获得
习气(xí qì)的意思:指长期养成的习惯、性格或行为方式。
心学(xīn xué)的意思: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强调修养、品德和道德观念的培养。
行行(xíng xíng)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都很出色、很好。
序引(xù yǐn)的意思:引导文章或书籍的开头部分,也指序言或前言。
养心(yǎng xīn)的意思:修养心性,培养内心的美好品质。
要领(yào lǐng)的意思:
◎ 要领 yàolǐng
(1) [gist;main points; essentials; gist]∶要点,主要内容
不得要领
(2) [essentials of an exercise in military or athletic training]∶基本要求
掌握要领
一字(yī zì)的意思:指只有一个字,形容极为简洁。
欲以(yù yǐ)的意思:想要以...来...
育德(yù dé)的意思:培养德行,教育品德
直观(zhí guān)的意思:指通过直接感知或观察而得到的直接印象或判断。
至明(zhì míng)的意思:指非常明亮或极其明确。
忠孝(zhōng xiào)的意思:忠诚和孝顺
自省(zì xǐng)的意思:指反省自己的行为、思想、言论等,对自己进行深思熟虑的反思和审视。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王迈的作品,题目为《题余君肃曰严忍斋》。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朋友修养心性、自我警醒的诗篇。
首先,"君肃吾良朋,天资秀而颖"表明作者对朋友的敬佩之情和赞扬其天赋秉性。紧接着,"以忍名其斋,求余为序引"说明这位朋友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严忍斋”,并邀请作者撰写引文。
接下来的"余闻刃制心,其字谓之忍。一忍宽百忧,百动归一静。人心本至明,万善集虚境"表达了对“忍”字的理解,它不仅是一种自我克制,更是达到内心平和、心灵纯净的途径。
作者继续阐述外界干扰导致心灵迷失,强调通过修养能够恢复本性的明晰。"外物一障之,天真随晦泯。意猿肆颉颃,气马浪驰骋。以忍作防闲,如物有绳准"这几句诗强调了对心灵的守护和自我修养的重要性。
在接下来的部分,作者提及圣贤之所以能够保持心性的原因是他们懂得惩治自己的忿怒。愚者则不然,他们往往不能自省。"圣贤养心学,最切是惩忿。愚者一不校,鲁者三自省"。
诗的后半部分赞扬了朋友公艺忠孝的人格和家风,并期望他能继承下去。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自己的反思与成长,希望通过修养来提升自己。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朋友修养心性的称赞,更是一种自我警示和精神追求的体现。它通过对“忍”字的深刻理解,引申出了一套完整的心性修养理论,对后世有着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