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嫌位尚微,观政此为始。
高堂虽在远,闻之足为喜。
不与(bù yǔ)的意思:不互相交流或接触
场屋(chǎng wū)的意思:指虚伪、假装的样子或行为。
当令(dāng lìng)的意思:适时、合时宜
登科(dēng kē)的意思:指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授予功名或官职。
低昂(dī áng)的意思:形容人的姿态或情绪低沉而昂扬。
风土(fēng tǔ)的意思:指地方的风俗、习惯、特色等。
丰乐(fēng lè)的意思:形容生活富足、快乐愉悦。
甘旨(gān zhǐ)的意思:指美味可口的食物,也可用于形容事物的美好、令人满足的感觉。
高堂(gāo táng)的意思:指家庭的大厅,也泛指家庭。
高秋(gāo qiū)的意思:指秋天的季节非常美好,天空高远而明朗,气候宜人。
观政(guān zhèng)的意思:观察政治现象,了解政治状况。
何必(hé bì)的意思:表示某种行为或做法没有必要或没有意义。
淮南(huái nán)的意思:指淮河以南地区,也用来形容某个地方或者某个团体的位置或地域范围。
居人(jū rén)的意思:指人们在某个地方居住、生活。
嘉祉(jiā zhǐ)的意思:嘉祉指吉祥和幸福的事物,也表示美好的时光和幸福的境遇。
举步(jǔ bù)的意思:举步意指迈步行走,也表示行动或前进。
良吏(liáng lì)的意思:指品德高尚、治理有方的官员。
满人(mǎn rén)的意思:指清朝时期的满族人。
明灭(míng miè)的意思:明亮和昏暗交替出现,形容光明的变化。
泥滓(ní zǐ)的意思:指泥土、污泥等脏东西。
岂不(qǐ bù)的意思: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意为“难道不是吗?”、“难道不会吗?”等。
气格(qì gé)的意思:指人的气质和气度。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清泚(qīng cǐ)的意思:形容水清而浅。
然后(rán hòu)的意思:表示时间或顺序上的接续关系,指紧接在某个动作或事件之后发生的另一个动作或事件。
弱岁(ruò suì)的意思:指某人年纪尚小,年岁尚幼,尚未成熟。
三牲(sān shēng)的意思:指古代祭祀时所用的牛、羊、猪三种牲畜的总称。
上国(shàng guó)的意思: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在某个方面超过其他国家或地区。
拾遗(shí yí)的意思:拾取遗失的物品。
送君(sòng jūn)的意思:指送别亲友或客人离开。
太学(tài xué)的意思:指大学、学府,也泛指学问、知识。
佗乡(tā xiāng)的意思:远离家乡,生活在他乡。
微寒(wēi hán)的意思:微微寒冷,略有寒意
为理(wéi lǐ)的意思:为了事理或道理而行动或努力。
葭苇(jiā wěi)的意思:葭苇是指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也用来比喻人的品质或境地。
香米(xiāng mǐ)的意思:形容人品质高尚,道德品行纯正。
相离(xiāng lí)的意思:指两个物体或人之间距离远离,不再接触或相互影响。
学生(xué shēng)的意思:学生指的是正在接受教育的人,特指在学校中接受正规教育的年轻人。
烨烨(yè yè)的意思:形容光辉灿烂、光芒四射
银花(yín huā)的意思:指冬天里飘落的雪花。
英伟(yīng wěi)的意思:指人的才干或事物的伟大。
悠然(yōu rán)的意思:悠然指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样子,形容心情舒畅、无所牵挂。
玉粒(yù lì)的意思:指美玉,比喻美好的品质或珍贵的东西。
照眼(zhào yǎn)的意思:指事物或言论引起关注、引起注意
正清(zhèng qīng)的意思:清正廉明,公正无私。
尊公(zūn gōng)的意思:尊敬公正的人,尊重公共利益。
太学生(tài xué shēng)的意思:指好学、勤奋的学生。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司马光创作的,名为《送巢县崔尉》。从艺术风格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时的情感和美好祝愿。
首先,从“弱岁家淮南,常爱风土美”几句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故乡的眷恋之情溢于言表。这里的“弱岁”指的是年轻的时候,“家淮南”说明诗人成长在淮南一带,这里充满了对自然景观和文化传统的深厚感情。
其次,诗中的“悠然送君行,思逐高秋起”表达了一种淡定的送别心境。"悠然"意味着一种从容不迫的情绪,而“思逐高秋起”则透露出一种随着季节变迁而生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的几句“巢湖映微寒,照眼正清泚。低昂蹙荷芡,明灭萦葭苇。”生动地描绘了送别时的自然景象。“巢湖”即指的是巢县所在的巢湖,这里的景色以清冷而微寒著称,而“照眼正清泚”则强调了水质的清澈。"低昂蹙荷芡,明灭萦葭苇"写出了荷花和蘆葭在秋风中的摇曳姿态,这些景象不仅美化了送别的情境,也增加了诗歌的意境。
接着,“银花鲙肥鱼,玉粒炊香米”两句描绘的是当地的物产。"银花鲙肥鱼"和"玉粒炊香米"都是对巢县丰饶物产的赞美,这里不仅展示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情,也反映出作者对于朋友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居人自丰乐,不与佗乡比”表明了作者对巢县人民生活满足和幸福的肯定。"不与佗乡比"则强调了巢县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它拥有良好的治理和民生,因此无需与其他地方相比较。
“况得良吏来,倍复蒙嘉祉”这两句写出了对当地官吏的赞扬。"良吏"指的是清正廉洁、爱民如子的好官,而"倍复蒙嘉祉"则表达了因为有这样的良吏而使得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定。
“君为太学生,气格已英伟”两句赞美了崔尉的学识和气质。"太学生"是对其身份的肯定,而"气格已英伟"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崔尉不凡才能和非凡抱负的认可。
“登科如拾遗,举步歘千里”这两句描写的是崔尉学业上的成就。“登科如拾遗”意味着考取功名轻而易举,而"举步歘千里"则形容其未来前程似无限广阔。
“毋嫌位尚微,观政此为始”这两句劝勉崔尉即使职位不高,也应以当前的工作岗位作为展现自己政治才能和治理能力的起点。"毋嫌位尚微"意味着不要因为自己的官职较低而感到羞愧,而"观政此为始"则鼓励其将目前的工作作为施展才华和积累经验的开始。
“尊公久场屋,上国困泥滓”这两句写的是崔尉家境。"尊公久场屋"表明崔尉的父亲或尊长拥有稳定的居所,而"上国困泥滓"则形容其家族可能经历了一些困难和挫折。
“岂不重相离,念子勉为理”这两句表达了对崔尉的离别之情。"岂不重相离"意味着对于即将分别的深切感伤,而"念子勉为理"则是对崔尉的鼓励和期望,希望他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坚持自己的道德准则。
最后,“当令佳誉新,烨烨满人耳”两句写出了崔尉的美好名声。“当令”意味着崔尉现在正处于得势之时,而"佳誉新"和"烨烨满人耳"则表达了他的美德和才华在人们中间广为传颂。
“高堂虽在远,闻之足为喜”这两句表达了即便崔尉将要离开,但只要听到他的一丝好消息,就足以让诗人感到欣慰。"高堂"指的是崔尉的家宅,而"虽在远"则意味着尽管距离遥远。
“何必羞三牲,然后称甘旨”这两句是对传统礼仪中对待宾客的一种反思。"羞三牲"指的是古代对待贵宾时所需的丰盛筵席,而"然后称甘旨"则意味着只有在这样隆重的款待之后,才能真正地享受到美食。这两句诗意在表达,只要崔尉能够成功,不需要过分追求物质上的奢华和礼仪。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也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鼓励。同时,诗中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对人物品性的赞扬,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期待,都让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武川之溪,浙水所发源。
西流到金华,合为双溪波流益沄沄。
当其发源处,粤有徐氏居其村。
渠家奕世尚诗礼,种德植义素以积善闻。
有弟与昆,有子及孙,一门之内,蔼然若春温。
世业不陨,善之所积,是乃庆所存。
试观在昔,或七叶珥貂,或三世列戟,悉由微贱高其门。
积德所致讵谓无其因,彼有稔奸肆恶乃获尊。
富安荣者天之未定非天实,薨薨我愿徐氏有引而勿替,百世虽远庆孟敦。
谓予不信请看武川水,源深流长非可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