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苟不收,穷格将安施。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虎 邱 谒 和 靖 祠 宋 /徐 侨 涵 养 当 用 敬 ,进 学 在 致 知 。如 车 去 只 轮 ,跬 步 不 可 移 。夫 子 受 师 说 ,惟 敬 实 所 持 。升 堂 逮 易 箦 ,参 倚 日 在 兹 。遗 言 落 人 间 ,考 论 极 研 几 。是 心 要 收 敛 ,中 不 容 毫 厘 。大 学 著 明 怯 ,格 物 及 楷 梯 。放 心 苟 不 收 ,穷 格 将 安 施 。古 人 贵 为 己 ,末 俗 多 外 驰 。岂 无 实 践 者 ,兹 焉 当 反 思 。晚 生 拜 遗 像 ,敷 衽 跪 陈 词 。愿 言 服 予 膺 ,没 齿 以 为 期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容(bù róng)的意思:不可容忍、不能容忍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陈词(chén cí)的意思:指陈述旧事、老话、陈腐的言辞。
大学(dà xué)的意思:大学指的是高等学府,是指为培养人才而设立的学校。
反思(fǎn sī)的意思:对过去的行为、想法或决策进行深入思考和审视,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改进自己。
放心(fàng xīn)的意思:不再担心,安心。
敷衽(fū rèn)的意思:指衣襟平整,衣服整齐。
夫子(fū zǐ)的意思:夫子是指古代中国的儒家学者,也可以泛指学者、老师。
格物(gé wù)的意思:通过观察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来认识和理解世界。
古人(gǔ rén)的意思:指古代的人,也泛指古代的智者或先贤。
涵养(hán yǎng)的意思:
[释义]
(1) (名)能控制情绪的修养功夫。他是个很有涵养的人。(作宾语)
(2) (动)蓄积并保持(水分)。森林能涵养水源。(作谓语)
[构成]
偏正式:涵(养进学(jìn xué)的意思:指进入学校或学习机构学习。
考论(kǎo lùn)的意思:考虑、讨论
跬步(kuǐ bù)的意思:跬步指的是一小步,即指非常短的距离。
没齿(mò chǐ)的意思:形容人已经老得没有牙齿,也比喻事物已经非常陈旧。
明法(míng fǎ)的意思:明确遵守法律,守法纪。
末俗(mò sú)的意思:指人品高尚,不受世俗之累。
人间(rén jiān)的意思:人间指的是人类所在的世界,也可以指人世间的事物、人情世故。
升堂(shēng táng)的意思:指晋升到更高的地位或更高的级别。
实践(shí jiàn)的意思:指通过实际行动来验证或实现某种理论、观点或计划。
师说(shī shuō)的意思:指教师的教诲和指导。
收敛(shōu liǎn)的意思:指行为举止谨慎,言语节制,不张扬、不浮夸。
所持(suǒ chí)的意思:所持指的是拥有或持有某种东西,也可以表示某种状态或特征。
晚生(wán shēng)的意思:指晚辈、后来的一代。
为期(wéi qī)的意思:为一段时间;持续一段时间
无实(wú shí)的意思:没有实际意义或价值,虚无缥缈。
心要(xīn yào)的意思:指最重要的事情或关键的要素。
研几(yán jī)的意思:指研究、探究某一问题或事物的方法和过程。
言服(yán fú)的意思:通过言辞或说服力量使人信服并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意见。
易箦(yì zé)的意思:易箦意为容易受到干扰,易于破坏。
以为(yǐ wéi)的意思:错误地认为,误以为
愿言(yuàn yán)的意思:指心中所愿的话语或要表达的意思。
致知(zhì zhī)的意思:通过学习和探索获得知识和智慧。
- 翻译
- 修养应以尊敬为本,求学在于获取知识。
如同车轮失去其中一环,每一步都不能移动。
孔子接受师教,恭敬是他始终坚持的原则。
从入门到临终,这个过程都在遵循恭敬之道。
老师的遗训留在世间,深入研究和探讨。
内心要保持收敛,任何微小的偏差都不容许。
《大学》阐明法则,包括格物致知和行为准则。
若不约束放纵的心,穷究事物的法则将无法实施。
古人重视自我修养,现代社会许多人追求外在。
难道没有实践的人吗?这正是我们需要反思的地方。
后辈向遗像行礼,坦诚跪下陈述心意。
希望我的言行能深深刻入内心,直至生命终结。
- 注释
- 涵养:修养。
敬:尊敬。
进学:求学。
致知:获取知识。
跬步:一小步。
夫子:孔子。
师说:师教。
易箦:临终。
参倚:遵循。
遗言:老师的遗训。
考论:研究。
收敛:约束。
毫釐:微小差距。
大学:古代经典。
格物:穷究事物。
楷梯:行为准则。
放心:放纵的心。
穷格:穷究。
古人:古代人。
末俗:现代社会。
实践者:有实际行动的人。
反思:思考。
晚生:后辈。
遗像:去世者的画像。
敷衽:坦诚。
服予膺:深深刻入内心。
没齿:终身。
- 鉴赏
这首诗名为《虎邱谒和靖祠》,作者徐侨是宋代文人。诗中表达了对学习态度的深刻见解,强调敬意与求知的重要性,认为学习如同车轮,步步推进,必须保持敬慎。诗人提到孔子尊师重道,敬意贯穿始终,无论生活还是学术,都应以此为准则。他还提到,学习应注重内心修养,不能放纵,要遵循大学之道,通过实践和反思来提升自我。最后,诗人向和靖祠致敬,表达自己终身奉行这些教诲的决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和靖祠为背景,寓含了对个人品德修养和学术追求的深沉思考,体现了宋代士人的道德理想和教育理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