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瑞龙之为品兮,与此山以相亚。
伯玉注于诗版兮,文正赏其甘华。
嗟陆羽之不逢兮,宜鉴味之绝少。
客曰世非不知兮,顾茗禁之已苛。
亦幸其不尽知兮,姑舍是而言他。
《越问·其八越茶》【宋·孙因】日铸山之英气兮,既发越于镆铘。地灵泄而不尽兮,复薰蒸于草芽。虽名出之最晚兮,为江南之第一。视紫笋若奴台兮,又何论乎石花。维瑞龙之为品兮,与此山以相亚。意山脉之通贯兮,仙种同乎一家。汲西岩之清泉兮,松风生乎石鼎。滋芳液于灵襟兮,沆瀣集乎齿牙。欧公录之归田兮,苏仙流诸佳咏。伯玉注于诗版兮,文正赏其甘华。至雁塔与花坞兮,固郡志之所载。若馀姚之瀑布兮,尤茶经之所誇。嗟陆羽之不逢兮,宜鉴味之绝少。世方贵夫建茗兮,孰有知夫越茶。客曰世非不知兮,顾茗禁之已苛。亦幸其不尽知兮,姑舍是而言他。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69367c682e69bdc0664.html
不尽(bù jìn)的意思:没有尽头或没有限制
茶经(chá jīng)的意思:茶经是指茶的学问、茶道的经典。
齿牙(chǐ yá)的意思:指尖锐的牙齿,形容凶恶猛烈的攻击。
第一(dì yī)的意思:指排名第一,最高的,第一个。
地灵(dì líng)的意思:指土地的灵气,也用来形容土地肥沃、生机勃勃。
发越(fā yuè)的意思:形容能力、成就逐步超过以前的水平。
非不(fēi bù)的意思:非不意味着不一定,表示并非完全否定或排除的意思。
风生(fēng shēng)的意思:形容人才出众,风度翩翩,举止优雅。
归田(guī tián)的意思:指离开尘世归隐田园,追求宁静的生活。
沆瀣(hàng xiè)的意思:形容混乱、杂乱无章。
何论(hé lùn)的意思:何论意味着“为什么要讨论”或者“毫无疑问”。它常常用来表示某事情是不需要争论或者怀疑的。
建茗(jiàn míng)的意思:指修建茶庐,泛指修建茶室或茶园。
江南(jiāng nán)的意思:江南是指中国南方的江苏、浙江一带,也用来形容美丽的南方风景。在成语中,江南多指江苏、浙江一带的地域。
郡志(jùn zhì)的意思:指官员或者学者记录地方政务和历史的文字资料。
灵襟(líng jīn)的意思:指思维敏捷、聪慧灵巧的才智。
镆铘(mò yé)的意思: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瀑布(pù bù)的意思:指水从高处直接落下的景象。
日铸(rì zhù)的意思:指太阳照射下铸造的金属器物,比喻经过长时间的磨炼和打磨,才能形成完美的作品。
山脉(shān mài)的意思:指高大连绵的山峰,比喻庞大的事物或连续不断的事物。
诗版(shī bǎn)的意思:指诗文作品的版本或版本的抄写。
石花(shí huā)的意思:形容石头上长出花朵,比喻虚假的事物或表面上美好而实际上毫无价值的东西。
石鼎(shí dǐng)的意思:指坚固、稳定的基础或根基。
松风(sōng fēng)的意思:形容风吹得很轻柔、很柔和。
苏仙(sū xiān)的意思:指人的精神风貌和仪表容貌优美,如仙人一般。
通贯(tōng guàn)的意思:通贯指贯穿始终,贯通全局的意思。
仙种(xiān zhǒng)的意思:指非常美好、出类拔萃的品种或种类。
仙流(xiān liú)的意思:仙流指的是仙人的行列或仙界的风景。它用来形容人物超凡脱俗、神仙般的气质或境界。
相亚(xiāng yà)的意思:指彼此相互附和、互相依存的关系。
薰蒸(xūn zhēng)的意思:用热气或药物的蒸汽使物体变热或变软。
雁塔(yàn tǎ)的意思:雁塔是指唐代时期建于长安城外的一座塔,因其形状酷似飞翔的雁群而得名。成语“雁塔”比喻人才辈出,学术繁荣的地方。
一家(yī jiā)的意思:指整个家庭,也可指一个行业或组织的全部成员。
英气(yīng qì)的意思:形容人的气质高雅、潇洒,有一种出众的风度和气度。
有知(yǒu zhī)的意思:有知表示有知识、有见识、有智慧。
铸山(zhù shān)的意思:比喻积累、堆砌起来的事物像铸成的山一样高大、坚固。
紫笋(zǐ sǔn)的意思:形容人的智慧或才能超过了自己的年龄或身份。
诗中“日铸山之英气兮,既发越于镆铘”两句,通过对日铸山英气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越地茶叶生长环境和品质的赞美。"地灵泄而不尽兮,复薰蒸于草芽"则进一步强调了土地精华无穷,茶树吸收着这份精华,从而生成高质量的茶叶。
诗人自信地宣称越地之茶为“江南之第一”,并通过与紫笋、石花的比较,更突显出越茶的独特魅力。"维瑞龙之为品兮,与此山以相亚"则是对越茶品质的再次肯定,认为它能与高贵的瑞龙媲美,与此山相得益彰。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意山脉之通贯兮,仙种同乎一家”表达了诗人对越茶源远流长、品质卓绝的赞誉。而“汲西岩之清泉兮,松风生乎石鼎。滋芳液于灵襟兮,沆瀣集乎齿牙”则是对越地自然环境和茶水美味的描绘。
随后,“欧公录之归田兮,苏仙流诸佳咏。伯玉注于诗版兮,文正赏其甘华”几句,提及了历代文人雅士对越茶的推崇和赞誉,他们通过文学作品传颂越茶的美名。
最后,“至雁塔与花坞兮,固郡志之所载。若馀姚之瀑布兮,尤茶经之所誇”几句,是对越茶历史文化价值的肯定。而“嗟陆羽之不逢兮,宜鉴味之绝少”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能亲尝到陆羽时代的越茶的遗憾和惋惜。"世方贵夫建茗兮,孰有知夫越茶"是对当时社会重视建 茗而轻视越茶的慨叹。
在结尾部分,“客曰世非不知兮,顾茗禁之已苛。亦幸其不尽知兮,姑舍是而言他”几句,则是在表达即使世人对越茶有所认识,但由于种种原因(如建 茗的限制政策),导致越茶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传扬。诗人似乎在感慨之余,也留下了一丝侥幸,因为这样也让越茶保持了其独特的魅力,未被世俗所渲染。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越地自然环境、茶树生长条件以及历代文人雅士的赞誉等方面的描绘,全面展示了越茶的高品质和深厚文化底蕴,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越茶未能得到应有重视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