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扶犁手,为儒父兄意。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报答(bào dá)的意思:
(1).犹答复。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四》:“上甚悦。素闻其声,虚心相待,每报答之,常手书称字。”《周书·卢柔传》:“书翰往反,日百餘牒。 柔 随机报答,皆合事宜。” 唐 元稹 《酬乐天余思不尽》诗:“次韵千言曾报答,直词三道共经纶。” 宋 曾巩 《答袁陟书》:“辱足下爱之深,处之重,不敢不报答。”
(2).酬报。《宋书·孝义传·吴逵》:“ 逵 时逆取邻人夫直,葬毕,众悉以施之, 逵 一无所受,皆佣力报答焉。”《南史·齐南康王子琳传》:“羣臣奉宝物名好,尽直数百金, 武帝 为之报答亦如此。”
(3).报谢恩惠。今多指用实际行动来表示感谢。《南史·江革传》:“卿荷国厚恩,已无报答,乃为虏立铭,孤负朝廷。”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一折:“我当口中衔铁,背上披鞍,报答你也。” 巴金 《朋友》:“你们待我太好了,我简直没法报答你们。”如:我们决心以更大的成绩来报答党的关怀。
(4).报聘。《后汉书·郑众传》:“今幸有度 辽 之众扬威北垂,虽勿报答,不敢为患。”弁髦(biàn máo)的意思:指说话或写作时言辞犀利,辞藻华丽,富有文采。
发肤(fā fū)的意思:指发财富的肤色,即指外貌、容貌。
父兄(fù xiōng)的意思:指父亲和兄长,也泛指长辈或上级。
官廪(guān lǐn)的意思:官府的仓库
何不(hé bù)的意思:表示提出建议或劝告,意思是为什么不去做某件事情。
稽首(qǐ shǒu)的意思:低头行礼,表示恭敬或敬意。
即今(jí jīn)的意思:即刻,现在。
金玉(jīn yù)的意思:金玉是指珍贵的金子和玉石,比喻非常珍贵的人或物。
旧学(jiù xué)的意思:指过时、陈旧的学说或学派。
空负(kōng fù)的意思:指本应承担某种责任或义务的人没有尽到责任,使得原本可以有所作为的事情没有得到实现。
跬步(kuǐ bù)的意思:跬步指的是一小步,即指非常短的距离。
立言(lì yán)的意思:表达自己的观点或主张
凛凛(lǐn lǐn)的意思:形容寒冷、严寒的样子,也用来形容气势威严、严肃庄重的样子。
柰何(nài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原因,表示追问理由。
频频(pín pín)的意思:频繁地、屡次地
其次(qí cì)的意思:在顺序中排在第二位,表示次要、次序次之的意思。
前修(qián xiū)的意思:事先修整或准备,预先做好准备工作。
全家(quán jiā)的意思:指一个家庭中的所有成员,也可泛指一个团体的所有成员。
桑榆(sāng yú)的意思:指太阳落山的时候,天色渐暗,暮色已临的状态。也用来形容人的年老。
生理(shēng lǐ)的意思:指人体的生命机能和生物学特性。
视息(shì xī)的意思:视线的停留和注视。
失坠(shī zhuì)的意思:指失去了原本的位置或状态。
堂堂(táng táng)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宏伟、庄重、威严。
未可(wèi kě)的意思:表示不可预测或无法确定的情况
无愧(wú kuì)的意思:没有辜负
向来(xiàng lái)的意思:一直以来,从来就是这样
已不(yǐ bù)的意思:已经不再,已经不是
一念(yī niàn)的意思:一念指的是一瞬间的念头或想法。
有益(yǒu yì)的意思:对于身心健康有好处或对于个人、社会有积极影响的。
玉女(yù nǚ)的意思:指贞洁、纯净的女子。
造诣(zào yì)的意思:指在某一领域或方面的修养和造诣,表示在某一方面有非常深厚的知识、技能或经验。
致君(zhì jūn)的意思:致君意为向君主表达忠诚、效命于君主。
自爱(zì ài)的意思:自己爱护自己,自重自爱。
- 翻译
- 我原本是农夫,却怀有儒家学者的志向。
全家依赖官府的救济,身体的每一寸都源于君王的恩赐。
心中常怀敬畏,回报之事还未商定。
一直以来,我仰慕先贤,认为只要努力就能接近目标。
如今虽衣食无忧,但未能实现宏图大志。
应当珍惜晚年时光,不可轻视学问。
怎能不爱惜自己,不应违背生活的常规。
我本想通过仕途荣耀亲人,但现在不抱希望。
余生还能呼吸,旧日学问有所成就。
其次,我想通过著书立说,不敢轻易放弃。
对社会有些许贡献,到死也能问心无愧。
我如同含金嚼玉的女子,警惕自己不要堕落。
- 注释
- 扶犁:农耕工具,象征农夫身份。
儒父兄意:儒家学者的志向和家庭期望。
官廪:官府的救济粮。
稽首:古代跪拜礼,表示敬意。
前修:前代贤人。
跬步:一小步,比喻微小的进步。
堂堂志:远大的志向。
桑榆:晚年,比喻晚景。
弁髦:儿童的帽子,比喻年轻时的抱负。
生理:生活常规,法则。
致君:使君主荣耀。
环省:遍览省察。
造诣:学问或技艺的精深程度。
立言:著书立说,留下思想遗产。
揆予:衡量自己。
噬将:含着金玉比喻谨慎行事。
凛凛:严肃认真,警觉的样子。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的《病起四诗(其四)四论报》,表达了诗人对个人身份转变和报效国家的思考。首句“我本扶犁手”表明诗人出身农家,后来通过读书成为儒生,肩负着家族的期望。他深知自己的衣食皆源于官府的恩赐,因此心怀感激。
“一念三稽首”表达他对君主的深深敬意,但又意识到自己尚未找到切实的报答方式。“向来挹前修”暗示他曾经仰慕先贤,期待通过微小的进步来实现报国。然而,“频频食”而无所作为,让他感到辜负了宏大的志向。
诗人明白,虽然仕途无望,但仍要珍惜晚年时光,继续钻研学问,以著书立说的方式为社会做出贡献。“其次在立言”表明他选择通过学术成就来实现自我价值。他认为这样做至少能对世间有些许益处,即使不能直接致君亲荣,也能问心无愧。
最后两句“噬将金玉女,凛凛戒失坠”以警示之语结束,寓意要谨慎行事,以免堕入贪图享乐的深渊。整首诗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个人责任的坚守。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