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爱欲(ài yù)的意思:指人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八正(bā zhèng)的意思:指八个方面的正直、正义和公正。
八邪(bā xié)的意思:指邪恶、不正之事、不正之人。
本相(běn xiàng)的意思:指事物的本来面目或真实状态。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差舛(chà chuǎn)的意思:指差错和错误。
但是(dàn shì)的意思:表示转折关系,用于引出与前面所说的情况相对立或相反的情况。
二空(èr kōng)的意思:指事物的两个方面都没有了,空无一物。
法身(fǎ shēn)的意思:指佛陀的身体或佛法的体现。
法藏(fǎ cáng)的意思:指法律的储存和积累,也指法律文献的收藏和保存。
烦恼(fán nǎo)的意思:指心情烦闷,苦恼困扰。
方便(fāng biàn)的意思:便利,容易操作或使用的状态或条件。
非为(fēi wéi)的意思:指不应该、不应当、不该做某事或者不是某种情况。
非是(fēi shì)的意思:不是;并非
分别(fēn bié)的意思:指离别、分离、分开等意思。
佛法(fó fǎ)的意思:佛教的教法和教义。
何曾(hé zēng)的意思:表示事物已经过去,不再存在或不再发生。
何所(hé suǒ)的意思:指不知道在何处或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或情况。
寄语(jì yǔ)的意思:寄语指的是通过书信或口头传达的祝福、忠告或叮嘱。
假说(jiǎ shuō)的意思:指在缺乏证据或证明之前,根据推理或猜测得出的假设。
空名(kōng míng)的意思:空洞无实际内容的名声或声誉。
空寂(kōng jì)的意思:形容寂静无声、空荡无人的状态。
流浪(liú làng)的意思:形容失去家园或固定居所,四处漂泊无依。
六通(liù tōng)的意思:六通指的是六种通达的能力或条件。
六入(liù rù)的意思:指六种入口,比喻对事物进行全面、周密的考虑和处理。
难心(nán xīn)的意思:难以安慰或使人感到困扰的心情
菩提(pú tí)的意思:指佛教中的菩提树,比喻佛法的真理和智慧。
七识(qī shí)的意思:佛教术语,指人的七种感知能力,包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和阿赖耶识。
七觉(qī jué)的意思:形容十分疲劳或困倦。
清净(qīng jìng)的意思:指没有杂乱、喧嚣的状态,宁静、安宁。
如来(rú lái)的意思:佛教中指佛陀,也可用来形容某人具备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特质。
三障(sān zhàng)的意思:指阻碍、障碍。
殊妙(shū miào)的意思:非常奇特、特殊而美妙的事物或情况。
说空(shuō kōng)的意思:指言辞空泛、毫无根据,缺乏实质内容或真实依据。
四果(sì guǒ)的意思:四种果实,比喻丰收或者收获。
四倒(sì dǎo)的意思:形容事物倒置、颠倒的状态。
随逐(suí zhú)的意思:跟随着,紧随其后,追随
贪欲(tān yù)的意思:
◎ 贪欲 tānyù
[greed;avarice;rapacity] 无休止地求取童蒙(tóng méng)的意思:指年幼无知,缺乏经验和见识。
文殊(wén shū)的意思:指人的智慧和才学,也指人的头脑聪明。
五阴(wǔ yīn)的意思:指五个阴暗、潮湿、不透明的地方或物体。也用来形容环境恶劣、阴沉沉的样子。
五分(wǔ fēn)的意思:形容非常聪明、机智。
无知(wú zhī)的意思:指那些缺乏知识或者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人常常不会有所顾虑,因为他们对危险或者困难一无所知。
无念(wú niàn)的意思:没有任何杂念,心无旁骛
相随(xiāng suí)的意思:相互跟随,彼此陪伴
相逢(xiāng féng)的意思:指两个人在某个地方、某个时间相遇。
心中(xīn zhōng)的意思:心中指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或信念。
心胸(xīn xiō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胸怀、心境和气度。
行路(xíng lù)的意思:指人在生活中行走、行动的过程。
一切(yī qiè)的意思:表示全部、所有的事物。
在心(zài xīn)的意思:指深深记在心中,无法忘记或摆脱的事物或感情。
真修(zhēn xiū)的意思:真实地修炼或修正自己的行为和品德。
正体(zhèng tǐ)的意思:指正确的体态或姿势,也可指正确的态度或立场。
只自(zhī zì)的意思:只顾自己,不顾他人。
中非(zhōng fēi)的意思:中非指的是中国和非洲之间的关系。
行路难(xíng lù nán)的意思:指行走的路途艰难困苦,形容事情进行得十分困难。
-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视角探讨了佛教中的诸多概念,如三障、三毒、二空、五分法身、六入、四倒、八邪、八正、七觉、七识、菩提、贪欲等,展现了作者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首先,诗中提到“文殊妙德非为远”,意指文殊菩萨的智慧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接着,通过“三障三毒即二空”这一句,作者阐述了三障(贪、嗔、痴)与三毒(我慢、疑、无明)如何与二空(空性、无我)相联系,揭示了修行者需要超越这些障碍和毒素,达到空性的境界。
“五分法身缠五阴,六入无知为六通”则进一步解释了法身与五阴的关系,以及无知与六通之间的对立统一。通过“四倒四果何曾异,八邪八正体还同”这一对比,强调了修行过程中的正邪相对性,以及最终目标的一致性。
“七觉菩提性无别,七识流浪会真宗”表明了七觉与菩提的本质相通,而七识的流浪则是通往真理之途的必经阶段。最后,“一切烦恼皆空寂,诸佛法藏在心胸”总结了所有烦恼的虚幻本质,以及佛法的真正宝藏在于内心的觉悟。
“恒将法忍相随逐,只自差舛不相逢”表达了持守法忍的重要性,以及个人修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挑战。接下来,“诸佛如来住何所,并在贪淫爱欲中”揭示了佛陀与众生之间的共通之处,即他们都曾经历过贪欲与爱欲。
“今劝断贪淫爱欲,但是方便化童蒙”鼓励修行者断除贪欲,以方便法门引导初学者。随后,“贪欲本相真清净,假说空名名亦空”指出贪欲的本质其实是清净的,只是被误解和误用,真正的空性并非空无一物,而是超越了形式的真理。
“行路难,路难心中非是心”以比喻的方式说明修行之路虽艰难,但真正的困难在于内心的执着与迷惑。最后,“寄语真修无念士,慎勿分别毁贪淫”是对真正修行者的告诫,提醒他们避免陷入对贪欲的分别与否定之中,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开放。
整首诗以丰富的佛教哲学思想为基础,通过比喻、对比、象征等手法,深入浅出地探讨了修行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旨在引导读者理解佛法的精髓,启发心灵的觉醒。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鄂州使至窦七副使中丞见示与元相公献酬之什鄙人任户部尚书时中丞是当司员外郎每示篇章多相唱和今因题四韵以寄所怀
仙吏秦城别,新诗鄂渚来。
才推今八斗,职副旧三台。
雕镂心偏许,缄封手自开。
何年相赠答,却得在中台。
寄冯著
春雷起萌蛰,土壤日已疏。
胡能遭盛明,才俊伏里闾。
偃仰遂真性,所求惟斗储。
披衣出茅屋,盥漱临清渠。
吾道亦自适,退身保玄虚。
幸无职事牵,且览案上书。
亲友各驰骛,谁当访敝庐。
思君在何夕,明月照广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