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本来(běn lái)的意思:原本,本身应该如此
不了(bù liǎo)的意思:表示无法达到预期的结果或无法解决问题。
常程(cháng chéng)的意思:指人们常常走的路程,也比喻人们常常遇到的情况或事物。
处处(chǔ chù)的意思:处处意指“到处、各处”,表示某事物或某种情况在各个地方都存在或普遍存在。
出没(chū mò)的意思:指人或事物在某个地方频繁出现或活动。
慈悲(cí bēi)的意思:指心地仁慈,有同情心,对人对事都有宽容、关怀之情。
大圣(dà shèng)的意思:指非常聪明、有才智的人。
荡荡(dàng dàng)的意思:形容广阔、辽阔,没有边际。
法身(fǎ shēn)的意思:指佛陀的身体或佛法的体现。
浮云(fú yún)的意思:比喻虚幻、不真实的事物或情感。
干城(gān chéng)的意思:指坚固的城墙或堡垒,也用来比喻坚强的意志和才干。
光焰(guāng yàn)的意思:形容光亮明炯,光芒四射。
归一(guī yī)的意思:指回归一体,回归原点,恢复最初状态。
含真(hán zhēn)的意思:真实含义或真实情感。
浩浩(hào hào)的意思:形容水势或声势非常宏大、浩大。
还归(hái guī)的意思:归还、归宿
救济(jiù jì)的意思:救助困苦的人,帮助遭遇困难的人
聚散(jù sàn)的意思:聚集和分散
空性(kōng xìng)的意思:空虚、无实质内容或意义
苦海(kǔ hǎi)的意思:指人生处境困苦、痛苦的境地。
来往(lái wǎng)的意思:互相往来、交流
茫茫(máng máng)的意思:形容无边无际,没有边界或方向,迷茫无助的状态。
飘零(piāo líng)的意思:形容无所依托,四处漂泊、流浪。
群情(qún qíng)的意思:指群体中普遍存在的情绪或心理状态。
任真(rèn zhēn)的意思:任真是指不假思索地说出真话,毫不隐瞒或掩饰。
若干(ruò gān)的意思:表示数量不确定或不详细的一些,也可表示一些程度、数量或范围。
三声(sān shēng)的意思:指声音高低起伏,有节奏感的阴平、阳平、上声。
身起(shēn qǐ)的意思:形容人在某种情况下感到害怕、惊慌或不安。
圣慈(shèng cí)的意思:指极为仁慈和慈爱的行为或态度。
生性(shēng xìng)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天生的本质、性格或特点。
生相(shēng xià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相貌或仪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示灭(shì miè)的意思:显示和消失,指事物的出现和消失。
水月(shuǐ yuè)的意思:形容事物虚幻、不真实。
四大(sì dà)的意思:四个最重要的、最有影响力的人或事物
万有(wàn yǒu)的意思:指世间万物的存在,表示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普遍性和无所不包。
五阴(wǔ yīn)的意思:指五个阴暗、潮湿、不透明的地方或物体。也用来形容环境恶劣、阴沉沉的样子。
无所(wú suǒ)的意思:没有任何地方
无生(wú shēng)的意思:指没有出生或没有生命,也可指没有生活情趣或没有生气。
无染(wú rǎn)的意思:没有被污染,纯洁无暇
无来(wú lái)的意思:没有来源,没有根据
无二(wú èr)的意思:没有第二个,独一无二
性地(xìng dì)的意思:形容做事情非常认真、细致,一丝不苟。
行身(xíng shēn)的意思:指一个人的行为表现或品德状况。
焰焰(yàn yàn)的意思:形容火势旺盛、光彩夺目、气势炽烈。
业识(yè shí)的意思:指对某一行业或领域的深刻理解和熟悉程度。
依止(yī zhǐ)的意思:依靠、依赖、寄托
一心(yī xīn)的意思:全心全意、专心致志
一体(yī tǐ)的意思:指事物的各个方面或部分合为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应缘(yìng yuán)的意思:根据缘分或机缘的安排,顺应自然而发生的事情。
用处(yòng chǔ)的意思:指事物的作用、效果或能够发挥的功能。
圆明(yuán míng)的意思:指思路清晰、观点明确,没有任何犹豫或迟疑。
云聚(yún jù)的意思:云彩聚集,形容人们聚集在一起。
只缘(zhī yuán)的意思:只因为身处在这座山中
众生(zhòng shēng)的意思:指所有的生命,包括人类和其他动物。
- 鉴赏
这首《觉地颂(其二)》是唐代僧人惟劲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佛教中关于觉悟与解脱的深刻思想。
首先,诗人以“业识茫茫没苦海,徇流浩浩逐飘零”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众生在生死轮回中的迷茫与痛苦,如同在茫茫大海中随波逐流,无法自拔。接着,“大圣慈悲兴救济,一声用处出三声”则表达了佛陀的慈悲与智慧,能够以一言之力,引领众生脱离苦海,走向解脱。
“智身由从法身起,行身还约智身生”阐述了智慧与行动的来源与关系,强调了智慧与实践的统一。接下来,“智行二身融无二,还归一体本来平”进一步说明了智慧与行动的合一,最终回归到本源的平静状态。
“万有齐含真海印,一心普现总圆明”揭示了宇宙万物与内心世界的统一,一切现象都是真理的显现,心性的光明普照一切。而“湛光焰焰何依止,空性荡荡无所停”则通过火焰与空性的对比,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宇宙的空寂本质。
“处处示生无生相,处处示灭无灭形”表明了生命的无常与变化,无论生灭,都只是现象的展现,并非真实的存在。接下来,“珠镜顿印无来往,浮云聚散勿常程”以珠镜与浮云的比喻,说明了真相的恒定不变,而现象则是瞬息万变的。
最后,“出没任真同水月,应缘如响化群情”指出,生命的存在与消失如同水中之月,应缘而生,应缘而灭,一切现象皆由因缘所生,无有自性。而“众生性地元无染,只缘浮妄翳真精”则强调了众生本性清净,只是由于妄念遮蔽了真正的智慧。
整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佛教中关于生命、觉悟与解脱的主题,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宇宙与人生的本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