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路难非秽亦非净。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必定(bì dìng)的意思:表示一定、必然、肯定会发生的意思。
不应(bù yīng)的意思:不应指的是不应该,表示某种情况或行为是不应该发生或存在的。
不悟(bù wù)的意思:不理解或不明白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称为(chēng wéi)的意思:被给予某种名称或称号。
当得(dāng de)的意思:应该得到,理所当然
得无(dé wú)的意思:没有不...的
定当(dìng dàng)的意思:必定会,一定要
动摇(dòng yáo)的意思:动摇指人在信仰、立场、决心等方面发生变化,不坚定或不稳定。
法要(fǎ yào)的意思:指法律、政策、规章制度等法令的要求和规定。
凡情(fán qíng)的意思:指一切事物的情感、感情。
非名(fēi míng)的意思:指名声不好,声名狼藉。
分别(fēn bié)的意思:指离别、分离、分开等意思。
复还(fù huán)的意思:还回去,归还。
佛教(fó jiào)的意思:佛教是一种宗教和哲学体系,源自印度。它以佛陀的教导为基础,强调通过修行和慈悲来达到解脱和觉悟。
果报(guǒ bào)的意思:指因果报应,即因为人们的行为会有相应的结果,好的行为会有好的回报,坏的行为会有坏的果报。
和合(hé hé)的意思:指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和谐相合的状态。
还复(hái fù)的意思:表示回答或回复。
解了(jiě le)的意思:解决了,处理完了
觉知(jué zhī)的意思:觉察、知道。
立名(lì míng)的意思:获得声誉或名望。
名号(míng hào)的意思:指人的名字或号码。也用来形容人的声誉、名声。
叵测(pǒ cè)的意思:叵测指事物难以测度或推测,也形容人心机深沉,难以捉摸。
菩提(pú tí)的意思:指佛教中的菩提树,比喻佛法的真理和智慧。
其实(qí shí)的意思:其实是一个副词,表示实际上、事实上。
清净(qīng jìng)的意思:指没有杂乱、喧嚣的状态,宁静、安宁。
去来(qù lái)的意思:指人来去的动作或事物的往来。
深奥(shēn)的意思:指事物深刻、高深,难以理解或透彻把握的意思。
圣果(shèng guǒ)的意思:指高尚的品德或行为,也指具有救世救民之功德的人。
生知(shēng zhī)的意思:指通过实际经验和学习,获得知识和智慧。
生立(shēng lì)的意思:指事物由无到有、从无生有,形成立场、形势等。
是故(shì gù)的意思:因此;所以;由此可见
是非(shì fēi)的意思:指对是与非的辨别,也可指是非曲直、对错。
世间(shì jiā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间,泛指人世间的事物和现象。
四大(sì dà)的意思:四个最重要的、最有影响力的人或事物
贪爱(tān ài)的意思:贪恋、贪求爱情。
微妙(wēi miào)的意思:形容事物细小而精致,含有微妙之处,也指事物的变化或情感的微妙差异。
为作(wéi zuò)的意思: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做出努力,贡献或牺牲。
五阴(wǔ yīn)的意思:指五个阴暗、潮湿、不透明的地方或物体。也用来形容环境恶劣、阴沉沉的样子。
无有(wú yǒu)的意思:没有任何的,一无所有
无因(wú yīn)的意思:没有原因、没有缘由
无为(wú wéi)的意思:指不做事、不行动、不作为的状态。
无妄(wú wàng)的意思:指无缘无故遭受不应有的灾祸或冤屈。
无生(wú shēng)的意思:指没有出生或没有生命,也可指没有生活情趣或没有生气。
无上(wú shàng)的意思:极高、极大或极度,无可超越。
无名(wú míng)的意思:没有名字,无名无姓。
行路(xíng lù)的意思:指人在生活中行走、行动的过程。
真性(zhēn xìng)的意思:真实、真诚的性格或品质。
知名(zhī míng)的意思:广为人知,名声大。
众生(zhòng shēng)的意思:指所有的生命,包括人类和其他动物。
卒暴(zú bào)的意思:突然发作,突然爆发。
行路难(xíng lù nán)的意思:指行走的路途艰难困苦,形容事情进行得十分困难。
无上菩提(wú shàng pú tí)的意思:指佛教中的最高境地,即超越一切烦恼和痛苦的境界。
- 鉴赏
这首诗《行路难》的第二十章,名为“明菩提微妙”,由唐代诗人傅翕所作。全诗以“行路难”为题,寓意人生之路的艰难与复杂,通过探讨“菩提”这一佛教核心概念的微妙之处,揭示了修行者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种种体验与感悟。
诗中首先提出“无上菩提最为近”的观点,强调觉悟的本源就在内心深处,无需远求。接着,诗人深入阐述了“四大五阴”的深奥内涵,指出宇宙万物的本质在于清净与微妙,而非表面的实相或虚幻。通过“和合性中无有实”这一论述,诗人进一步揭示了世间万物的相对性与空性,强调了“诸法要”的核心——即一切法的本质在于无常与无我。
诗人继续探讨了“无妄亦无真”的观念,主张真正的智慧在于“无为”,即超越了对名相的执着,达到了一种超越语言与概念的境界。通过“寻其体寂不应言,假为众生立名号”的表述,诗人表达了对于真理的追求不应受限于言语与形式,而是需要通过实践与体验来领悟。
最后,诗人以“若知名号即非名,解了众生知佛教”总结,强调了对佛法的理解不应停留在表面的名相上,而应深入理解其内在的智慧与慈悲。通过“觉知无因之正因,当得无因无果报”的论述,诗人进一步揭示了因果律背后的深层含义,即真正的解脱来自于对无常与无我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以“善达贪爱得无生,无名去来无动摇”作为结尾,表达了修行者在克服贪爱与执着之后,达到心灵的平静与自由。诗人最后以“不见圣果异凡情,分别圣凡还复倒”提醒读者,真正的圣者与凡人并无本质区别,只是在认知与实践上的差异,避免了对圣凡的过分区分。
整首诗通过对“菩提”这一核心概念的深入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佛教哲学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谢张泰伯惠黄雀鮓
去家十二年,黄雀悭下筯。
笑开张侯盘,汤饼始有助。
蜀王煎藙法,醢以羊彘兔。
麦饼薄于纸,含浆和咸酢。
秋霜落场谷,一一挟茧絮。
飞飞蒿艾间,入网辄万数。
烹煎宜老稚,罂缶烦爱护。
南包解京师,至尊所珍御。
玉盘登百十,睥睨轻桂蠹。
五侯哕豢豹,见谓美无度。
濒河饭食浆,瓜葅已佳茹。
谁言风沙中,乡味入供具。
坐令亲馔甘,更使客得与。
蒲阴虽穷僻,勉作三年住。
愿公且安乐,分寄尚能屡。
岩下放言五首之钓台
林居野处,而贯万事。
花落鸟啼,而成四时。
物有才德,水为官师。
空明湛群木之影,搏击下诸峰之巘。
游鱼静而知机,君子乐而忘归。
又和二首
西风鏖残暑,如用霍去病。
疏沟满莲塘,扫叶明竹迳。
中有寂寞人,自知圆觉性。
心猿方睡起,一笑六窗静。
子瞻诗句妙一世乃云效庭坚体盖退之戏效孟郊
我诗如曹郐,浅陋不成邦。
公如大国楚,吞五湖三江。
赤壁风月笛,玉堂云雾窗。
句法提一律,坚城受我降。
枯松倒涧壑,波涛所舂撞。
万牛挽不前,公乃独力扛。
诸人方嗤点,渠非晁张双。
但怀相识察,床下拜老庞。
小儿未可知,客或许敦厖。
诚堪婿阿巽,买红缠酒缸。
出礼部试院王才元惠梅花三种皆妙绝戏答三首
城南名士遣春来,三月乃见腊前梅。
定知锁著江南客,故放绿阴春晚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