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笔削(bǐ xuē)的意思:指用笔削去杂质,比喻去除不正之事或不好的东西。
笔误(bǐ wù)的意思:因疏忽或错误的书写而产生的差错。
伧楚(chen chǔ)的意思:形容言行愚昧、粗俗的样子。
大儒(dà rú)的意思:指有很高学问、博学多才的学者。
递流(dì liú)的意思:指事物逐渐传递、流动、扩散的过程。
多歧(duō qí)的意思:指事物发展、走向多种不同的方向或结果。
纷纷(fēn fēn)的意思:形容事物多而杂乱,众多的样子
父师(fù shī)的意思:指父亲或尊敬的长辈亲自教导的师傅,也可用来形容父亲的教诲。
古人(gǔ rén)的意思:指古代的人,也泛指古代的智者或先贤。
古语(gǔ yǔ)的意思:指古代的语言、词句。
古文(gǔ wén)的意思:
◎ 古文 gǔwén
(1) [classical literature]
(2) 上古的文字。泛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
宣王太史 籀箸(今“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或异。—— 汉· 许慎《说文解字·序》
(3) 指秦以前的文献典籍
(4) [prose in the classical literary style]∶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
我们先前的学古文也用同样的方法,教师并不讲解,只要你死读,自己去记住,分析,比较去。——鲁迅《人生识字糊涂始》
(5) [Chinese script before the Qin Dynasty(221-207B.C.)]∶汉朝通行隶书,因此把秦以前的字体叫古文,特指许慎《说文解字》里的古文惯习(guàn xí)的意思:指长期形成的习惯行为或思维模式。
后人(hòu rén)的意思:指后代的人。
笺注(jiān zhù)的意思:记录、注解
疆圉(jiāng yǔ)的意思:指国家或地区的疆域边界。
今日(jīn rì)的意思:今天;现在
龃龉(jǔ yǔ)的意思:指因意见不合或利益冲突而产生的矛盾和纷争。
卷动(juǎn dòng)的意思:指物体被强力或迅猛的力量卷曲、卷起或卷入。
开卷(kāi juàn)的意思:指开始阅读一本书或翻开书籍的动作,也比喻开始学习或研究一门学问。
流转(liú zhuǎn)的意思:指事物在不同的地方、人之间不断变动或流动。
六经(liù jīng)的意思:指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和《论语》的总称。也可泛指中国古代六部经典。
蛮语(mán yǔ)的意思:指粗鲁无礼的言辞或行为。
器物(qì wù)的意思:指器具、物品。
歧道(qí dào)的意思:指道路分歧,比喻行为或观点的分歧。
千载(qiān zǎi)的意思:千年的时间。
人心(rén xīn)的意思:指人们的思想、情感和意愿。
三五(sān wǔ)的意思:指数量为三或五,形容不多但足够。
少小(shào xiǎo)的意思:指年少时期,表示年轻的年纪。
数典(shǔ diǎn)的意思:指对古代典籍进行细致研究和记数,以便理解和掌握其内涵。
探索(tàn suǒ)的意思:探索是指在未知领域或未知事物中进行探寻、寻找、研究的行为。
忘其(wàng qí)的意思:忘记,不再记起
妄言(wàng yán)的意思:指说话不经思考,胡乱说话,不负责任的言论。
我生(wǒ shēng)的意思:指自己的一生、个人的生活。
象胥(xiàng xū)的意思:指人物形象或事物特征非常相似。
相说(xiāng shuō)的意思:相互交谈、相互商议。
小诵(xiǎo sòng)的意思:小声地诵读。
性天(xìng tiān)的意思:指人的性格、天性。
郢书(yǐng shū)的意思:指秦国时期,郢书是楚国的一位宰相所写的一封信函,用于劝告楚王。成语“郢书”比喻忠告或劝诫。
语音(yǔ yīn)的意思:形容人说话能言善辩,口才好。
越人(yuè rén)的意思:指外地人或外国人。
章甫(zhāng fǔ)的意思:指人的仪表端庄、举止得体。
置重(zhì zhòng)的意思:重视,给予重要性
重译(chóng yì)的意思:
[释义]
(1) (动)经过多次翻译。
(2) (动)重新翻译。
[构成]
偏正式:重〔译邹鲁(zōu lǔ)的意思:指无故多次推辞,拒绝接受别人的好意或帮助。
- 鉴赏
此诗《杂感(其一)》由晚清诗人黄遵宪所作,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与现代语言变迁的深刻思考。
首句“少小诵《诗》、《书》,开卷动龃龉”表达了诗人年幼时学习古文经典,初接触时感到困惑不解。接着,“古文与今言,旷若设疆圉。竟如置重译,象胥通蛮语”,形象地描绘了古代语言与现代语言之间的巨大差异,仿佛是两个隔绝的世界,需要通过翻译来沟通。诗人感叹于这种语言的断层,以及传统教育中对语言变迁的忽视。
“父师递流转,惯习忘其故。我生千载后,语音杂伧楚。”指出传统教育体系中,教师的传承往往导致学生对语言的原始状态遗忘,而自己生活在千年之后,方言混杂,语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反映了诗人对语言传承和变化的关注。
“今日六经在,笔削出邹鲁。欲读古人书,须识古语古。”强调了理解古代文献的重要性,需要认识古代的语言特点,以准确解读古人的思想和情感。
“唐宋诸大儒,纷纷作笺注。每将后人心,探索到三五。”赞扬了唐宋时期的大儒们为解释古代文献所做的努力,他们试图理解后人心中的想法,并将其追溯到古代的原意。
“性天古所无,器物目未睹。妄言足欺人,数典既忘祖。”批评了后世学者在解释古代文献时可能产生的误解,因为缺乏对古代社会背景的深入了解,可能会做出错误的解读。
“燕相说郢书,越人戴章甫。”引用了《庄子》中的故事,比喻不同地域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存在差异,反映了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
“多歧道益亡,举烛乃笔误。”总结了在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过程中,由于路径的多样性可能导致的混乱和错误,强调了正确理解古代文献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语言、文化差异,以及对传统教育和学术研究的反思,展现了黄遵宪对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挽胡尊道温
我忆酒中仙,吟诗动百篇。
杯多天不惜,名在世空传。
已阙招陶社,空回访戴船。
疏狂谁得似,索莫竟堪怜。
踪迹江湖满,交游岁序迁。
辞家频万里,作客向经年。
病卧沧江上,魂飞瘴海边。
悲歌临旧业,衰影隔重泉。
有母存乡曲,无儿埽墓田。
平生与我厚,远没赖谁全。
旧事惊残梦,新阡已断烟。
逝川何日返,那得不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