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来因烦恼,正来烦恼除。
若欲见真道,行正即是道。
若见世间非,自非却是左。
勿令彼有疑,即有菩提现。
邪正悉打却,菩提性宛然。
《修行颂》【唐·慧能】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惟传顿教法,出世破邪宗。教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若学顿教法,愚人不可悉。说即须万般,合离还归一。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惠日。邪来因烦恼,正来烦恼除。邪正悉不用,清净至无馀。菩提本清净,起心即是妄。净性在妄中,但正除三障。世间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见自己过,与道即相当。色类自有道,离道别觅道。觅道不见道,到头还自恼。若欲见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无正心,暗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世间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无罪,我非自有罪。但自去非心,打破烦恼碎。若欲化愚人,是须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有菩提现。法元在世间,于世出世间。勿离世间上,外求出世间。邪见是世间,正见出世间。邪正悉打却,菩提性宛然。此但是顿教,亦名为大乘。迷来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67c6691b2dc08980.html
暗行(àn xíng)的意思:秘密行动、暗地行动
不用(bù yòng)的意思:不需要、不必要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不妨(bù fáng)的意思:表示可以毫不拘束地做某事,没有什么妨碍或顾虑。
常见(cháng jiàn)的意思:常见意指经常出现或普遍存在的事物或现象。
迟疾(chí jí)的意思:迟疾指行动迟缓,动作迟钝。
出世(chū shì)的意思:指一个人从平凡或低微的地位或环境中脱颖而出,取得成功或地位的意思。
打破(dǎ pò)的意思:破坏、摧毁、结束
大乘(dà chéng)的意思:佛教中指佛陀所传授的教法,也泛指广大众生修行的道路。
但是(dàn shì)的意思:表示转折关系,用于引出与前面所说的情况相对立或相反的情况。
道人(dào ren)的意思:道人指的是修行道德修养的人,也可以指道德高尚的人。
道别(dào bié)的意思:道别指分别、告别,表示离开或告别的意思。
到头(dào tóu)的意思:表示事情或情况达到了最终的状态或结果。
顿教(dùn jiào)的意思:形容一下子就明白了,突然顿悟
顿渐(dùn jiàn)的意思:逐渐、渐渐地
法元(fǎ yuán)的意思:指法律的精神和原则。
烦恼(fán nǎo)的意思:指心情烦闷,苦恼困扰。
方便(fāng biàn)的意思:便利,容易操作或使用的状态或条件。
非心(fēi xīn)的意思:非常认真,毫不马虎
归一(guī yī)的意思:指回归一体,回归原点,恢复最初状态。
合离(hé lí)的意思:指原本在一起的人或物分开或离散。
还归(hái guī)的意思:归还、归宿
即是(jí shì)的意思:即刻就是,马上就是。
见世(xiàn shì)的意思:见识世间事物,拓宽眼界
见道(jiàn dào)的意思:指认识到正确的道路或方法。
教法(jiào fǎ)的意思:教导学生的方法和技巧。
来因(lái yīn)的意思:指事物发生的原因或根源。
累劫(lèi jié)的意思:累次劫难或磨难。
离世(lí shì)的意思:指人死亡
迷悟(mí wù)的意思:指人在追求真理、理解问题时,由于思考不透彻或认识不清楚而感到困惑和迷茫。
破邪(pò xié)的意思:打破邪恶势力,消除邪恶势力。
菩提(pú tí)的意思:指佛教中的菩提树,比喻佛法的真理和智慧。
清净(qīng jìng)的意思:指没有杂乱、喧嚣的状态,宁静、安宁。
三障(sān zhàng)的意思:指阻碍、障碍。
色类(sè lèi)的意思:形容目光有色情意味,暗示对异性有不正当的想法。
刹那(chà nà)的意思:刹那意为极短的时间,瞬间。
是须(shì xū)的意思:表示必须,必需
世间(shì jiā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间,泛指人世间的事物和现象。
世出(shì chū)的意思:指在世间出现的人物或事物,具有非凡的才能、品质或价值。
说通(shuō tōng)的意思:指理解、明白、弄明白。
外求(wài qiú)的意思:指通过外部寻求帮助或解决问题。
宛然(wǎn rán)的意思:形容样子美丽或者态度端庄,像画中的人物一样美好。
万般(wàn bān)的意思:形容种种各样、无穷无尽。
无罪(wú zuì)的意思:没有罪行,无辜。
无正(wú zhèng)的意思:没有正义、没有公正
无顿(wú dùn)的意思:指没有停顿,连续不断。
相当(xiāng dāng)的意思:很、非常、十分
邪宗(xié zōng)的意思:指邪恶的宗教或教派。
邪正(xié zhèng)的意思:指邪恶和正义并存,既有邪恶的一面,又有正义的一面。
邪见(xié jiàn)的意思:指错误的观点或见解。
修道(xiū dào)的意思:修行佛教、道教或其他宗教的方法和方式,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
虚空(xū kōng)的意思:指没有实质内容或没有意义,空无一物。
须生(xū shēng)的意思:指事情的发展、结果必然会出现。
一切(yī qiè)的意思:表示全部、所有的事物。
有罪(yǒu zuì)的意思:表示有罪、有过错。
有方(yǒu fāng)的意思:指人的言行举止得体、合乎规矩,有分寸,有条理,有章法。
有道(yǒu dào)的意思:有正确的道理或方法。
愚人(yú rén)的意思:指愚蠢、愚笨的人。
在世(zài shì)的意思:指一个人还活着,尚未去世。
真修(zhēn xiū)的意思:真实地修炼或修正自己的行为和品德。
真道(zhēn dào)的意思:真实的道理或真理
正心(zhèng xīn)的意思:指心地纯正,思想正直,不偏不倚。
正见(zhèng jiàn)的意思:指正确的见解和观点。
正除(zhèng chú)的意思:指完全除尽,没有余数。
至无(zhì wú)的意思:没有任何,没有一点儿
自若(zì ruò)的意思:形容人的举止自然、从容,不受外界干扰。
自己(zì jǐ)的意思:指个人,表示一个人独立思考、做事、承担责任的能力和意愿。
自非(zì fēi)的意思:不是,非。
出世间(chū shì jiān)的意思:指人世间的生活、世俗世界。
这首诗歌颂的是佛教中的顿悟法门,强调心之本净,通过顿悟直达真理的修行方式。全诗围绕“顿”字,反复阐述了顿教的要义。
开篇即以“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表明佛法通彻无碍,如同太阳普照虚空一般。接着“惟传顿教法,出世破邪宗”指出了这首诗所弘扬的是一种超脱世间、打破邪见的顿渐教法。
中间部分,“教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揭示了佛教中的顿教与渐教之别,而“若学顿教法,愚人不可悉”则告诫初学者,必须具备一定智慧才能理解和修习顿教。
“说即须万般,合离还归一”强调了言语的重要性,以及一切现象最终归于一的真理。此后,“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惠日”则指出了众生的烦恼如同黑暗之屋,而修行正法犹如阳光般驱散黑暗。
“邪来因烦恼,正来烦恼除”揭示了烦恼的根源及其清除之道,“邪正悉不用,清净至无馀”则表明在达到清净智慧时,对于是非、正邪已无所谓。
“菩提本清净,起心即是妄”揭示了菩提(觉悟)的本质是清净的,而凡夫之心起动即陷入妄想,“净性在妄中,但正除三障”则指出净性虽藏于妄念之中,但通过正道可以除去三种障碍。
“世间若修道,一切尽不妨”表明在世间修行佛道时,没有任何困难和障碍,“常见自己过,与道即相当”则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与佛法是相符合的。
“色类自有道,离道别觅道”指出了世间万物各有其道,而修行之人却往往迷失方向,“觅道不见道,到头还自恼”则揭示了寻求真理而不能得之的困境。
“若欲见真道,行正即是道”告诫人们如果想要悟到真理,就必须走上正确的修行道路,“自若无正心,暗行不见道”则指出没有正念的人,即使在黑暗中也无法找到正确的路径。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表明真正的修行者不会执着于世间的错误与非议,“若见世间非,自非却是左”则告诫人们如果执着于世间的非难,那么自己的错误就显得更为严重。
“他非我无罪,我非自有罪”揭示了他人的非难并不影响自己,而自己的过错才是真正需要关注的,“但自去非心,打破烦恼碎”则指出通过放下对外界的执着,可以打破内在的烦恼。
“若欲化愚人,是须有方便”表明如果想要帮助愚昧之人开悟,就需要有适当的方法,“勿令彼有疑, 即有菩提现”则强调了不让他人产生疑惑,只有达到菩提(觉悟)的境界。
“法元在世间,于世出世间”揭示了佛法虽然存在于世间,但却能够超越世间,“勿离世间上,外求出世间”则告诫人们不应离开世间去追寻超然的境界。
“邪见是世间,正见出世间”表明错误的观念属于世间,而正确的观念能够超越世间,“邪正悉打却,菩提性宛然”则揭示了通过打破错误和正确的对立,可以达到菩提(觉悟)的真实本性。
最后,“此但是顿教,亦名为大乘”表明这首诗所弘扬的是顿渐之法,同时也是大乘佛教的一部分,“迷来经累劫,悟则刹那间”则揭示了在长时间的迷失之后,可以在一瞬间达到觉悟。
总体而言,这首诗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顿教的修行要义,以及通过这种修行方式所达到的觉悟状态。
绿发仙郎冠誉髦,垦田分土汉家曹。
诏颁紫检琼芝熟,歌阕青天剑栈高。
巴蒟溢盘馨昼馔,郫筒环席荐春醪。
西征自叱忠臣驭,千古王尊直笔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