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修行颂》
《修行颂》全文
唐 / 慧能   形式: 古风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

惟传顿教法,出世破邪宗。

教即无顿渐迷悟迟疾

若学顿教法愚人不可悉。

说即须万般合离归一

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惠日。

来因烦恼,正来烦恼除。

邪正不用清净至无馀。

菩提本清净,起心即是妄。

净性在妄中,但正除三障

世间修道一切不妨

常见自己过,与道即相当

色类有道,离道别觅道。

觅道不见道,到头还自恼。

若欲见真道,行正即是道。

自若无正心,暗行见道

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若见世间非,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无罪,我非自有罪

但自去非心打破烦恼碎。

若欲化愚人,是须方便

勿令彼有疑,即有菩提现。

法元在世间,于世出世间。

离世间上,外求出世间

邪见是世间,正见出世间。

邪正悉打却,菩提性宛然

但是顿教,亦名为大乘

迷来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暗行(àn xíng)的意思:秘密行动、暗地行动

不用(bù yòng)的意思:不需要、不必要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不妨(bù fáng)的意思:表示可以毫不拘束地做某事,没有什么妨碍或顾虑。

常见(cháng jiàn)的意思:常见意指经常出现或普遍存在的事物或现象。

迟疾(chí jí)的意思:迟疾指行动迟缓,动作迟钝。

出世(chū shì)的意思:指一个人从平凡或低微的地位或环境中脱颖而出,取得成功或地位的意思。

打破(dǎ pò)的意思:破坏、摧毁、结束

大乘(dà chéng)的意思:佛教中指佛陀所传授的教法,也泛指广大众生修行的道路。

但是(dàn shì)的意思:表示转折关系,用于引出与前面所说的情况相对立或相反的情况。

道人(dào ren)的意思:道人指的是修行道德修养的人,也可以指道德高尚的人。

道别(dào bié)的意思:道别指分别、告别,表示离开或告别的意思。

到头(dào tóu)的意思:表示事情或情况达到了最终的状态或结果。

顿教(dùn jiào)的意思:形容一下子就明白了,突然顿悟

顿渐(dùn jiàn)的意思:逐渐、渐渐地

法元(fǎ yuán)的意思:指法律的精神和原则。

烦恼(fán nǎo)的意思:指心情烦闷,苦恼困扰。

方便(fāng biàn)的意思:便利,容易操作或使用的状态或条件。

非心(fēi xīn)的意思:非常认真,毫不马虎

归一(guī yī)的意思:指回归一体,回归原点,恢复最初状态。

合离(hé lí)的意思:指原本在一起的人或物分开或离散。

还归(hái guī)的意思:归还、归宿

即是(jí shì)的意思:即刻就是,马上就是。

见世(xiàn shì)的意思:见识世间事物,拓宽眼界

见道(jiàn dào)的意思:指认识到正确的道路或方法。

教法(jiào fǎ)的意思:教导学生的方法和技巧。

来因(lái yīn)的意思:指事物发生的原因或根源。

累劫(lèi jié)的意思:累次劫难或磨难。

离世(lí shì)的意思:指人死亡

迷悟(mí wù)的意思:指人在追求真理、理解问题时,由于思考不透彻或认识不清楚而感到困惑和迷茫。

破邪(pò xié)的意思:打破邪恶势力,消除邪恶势力。

菩提(pú tí)的意思:指佛教中的菩提树,比喻佛法的真理和智慧。

清净(qīng jìng)的意思:指没有杂乱、喧嚣的状态,宁静、安宁。

三障(sān zhàng)的意思:指阻碍、障碍。

色类(sè lèi)的意思:形容目光有色情意味,暗示对异性有不正当的想法。

刹那(chà nà)的意思:刹那意为极短的时间,瞬间。

是须(shì xū)的意思:表示必须,必需

世间(shì jiā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间,泛指人世间的事物和现象。

世出(shì chū)的意思:指在世间出现的人物或事物,具有非凡的才能、品质或价值。

说通(shuō tōng)的意思:指理解、明白、弄明白。

外求(wài qiú)的意思:指通过外部寻求帮助或解决问题。

宛然(wǎn rán)的意思:形容样子美丽或者态度端庄,像画中的人物一样美好。

万般(wàn bān)的意思:形容种种各样、无穷无尽。

无罪(wú zuì)的意思:没有罪行,无辜。

无正(wú zhèng)的意思:没有正义、没有公正

无顿(wú dùn)的意思:指没有停顿,连续不断。

相当(xiāng dāng)的意思:很、非常、十分

邪宗(xié zōng)的意思:指邪恶的宗教或教派。

邪正(xié zhèng)的意思:指邪恶和正义并存,既有邪恶的一面,又有正义的一面。

邪见(xié jiàn)的意思:指错误的观点或见解。

修道(xiū dào)的意思:修行佛教、道教或其他宗教的方法和方式,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

虚空(xū kōng)的意思:指没有实质内容或没有意义,空无一物。

须生(xū shēng)的意思:指事情的发展、结果必然会出现。

一切(yī qiè)的意思:表示全部、所有的事物。

有罪(yǒu zuì)的意思:表示有罪、有过错。

有方(yǒu fāng)的意思:指人的言行举止得体、合乎规矩,有分寸,有条理,有章法。

有道(yǒu dào)的意思:有正确的道理或方法。

愚人(yú rén)的意思:指愚蠢、愚笨的人。

在世(zài shì)的意思:指一个人还活着,尚未去世。

真修(zhēn xiū)的意思:真实地修炼或修正自己的行为和品德。

真道(zhēn dào)的意思:真实的道理或真理

正心(zhèng xīn)的意思:指心地纯正,思想正直,不偏不倚。

正见(zhèng jiàn)的意思:指正确的见解和观点。

正除(zhèng chú)的意思:指完全除尽,没有余数。

至无(zhì wú)的意思:没有任何,没有一点儿

自若(zì ruò)的意思:形容人的举止自然、从容,不受外界干扰。

自己(zì jǐ)的意思:指个人,表示一个人独立思考、做事、承担责任的能力和意愿。

自非(zì fēi)的意思:不是,非。

出世间(chū shì jiān)的意思:指人世间的生活、世俗世界。

注释
说通:言语表达通达。
心通:心灵领悟通透。
日:比喻明了、清晰。
虚空:比喻广阔无垠。
顿教:直接、立即觉悟的教法。
出世:超脱世俗。
邪宗:错误的教派或信仰。
无顿渐:教法本质上不分直接或渐进。
迷悟:迷惑与觉悟。
迟疾:快慢。
顿教:直接教导,强调瞬间领悟。
愚人:指理解力较低的人。
悉:全部,都。
万般:各种各样的事物或情况。
合离:聚合与分离。
一:根本、统一。
烦恼暗宅:比喻人心中的烦恼和困惑。
惠日:智慧的光芒,如同阳光驱散黑暗。
邪来:邪念产生时。
正来:正念兴起时。
悉不用:都不执着或依赖。
清净至无馀:达到完全的清净无染。
菩提:觉悟、智慧。
起心:动念、有想法。
净性:清净的本性。
三障:烦恼障、业障、报障,指修行中的主要障碍。
不妨:不影响、不妨碍。
相当:相符合、适当。
色类:各类众生、万物。
离道:偏离正道。
自恼:自我烦恼、困扰。
真道:真正的道路或真理。
正心:正确的思想或心态。
暗行:在黑暗中行动,比喻没有正确指导的行为。
世间过:世间的过错或缺陷。
自非:自己批评自己。
却是左:反而错了,这里'左'表示偏差。
他非:他人之错。
我无罪:我没有责任。
非心:责备或批判之心。
方便:灵活的方法或手段。
勿令彼有疑:不要让对方产生疑惑。
法元:佛法原本。
出世间:超越世俗的存在状态。
邪见:错误的看法或见解。
正见:正确的看法或见解。
打却:摒弃、舍弃。
宛然:明显的样子,这里指自然显现。
大乘:佛教中强调普度众生的教义。
累劫:连续多生多世的时间。
刹那间:极短的时间,比喻瞬间。
翻译
说到通达心灵处,犹如太阳悬天空。
只传授直接的教法,出世以破除邪门歪道。
教法本无快慢之分,迷惑和觉悟速度各异。
学习直接的教法,愚笨之人难以全领会。
言说涉及万千事,最终都归结于一理。
在烦恼的暗室中,应常升起智慧之光。
邪念源于烦恼,正念则消除烦恼。
摒弃邪正二念,达到彻底清净。
菩提本性清净,起心动念便是虚妄。
纯净本性寓于妄想中,坚持正念去除三种障碍。
世间修行道,一切行为皆不妨碍。
常自省过错,如此便符合道的准则。
万物各有其道,偏离道另寻道不可取。
寻找道却不见道,最终只会自我困扰。
欲见真理之道,行为正直即是道。
若无正直之心,盲目前行无法见道。
真正修行者,不挑剔世间过错。
若只见他人错,自身偏颇是真错。
他人之错与我无关,自责方为真有过。
去掉责怪之心,击碎所有烦恼。
欲教化愚昧者,需采取善巧方法。
勿使其生疑惑,菩萨行自然显现。
佛法本存于世间,超脱世间而存在。
无需脱离世间之外,去寻求超脱之道。
邪见属于世俗,正见超越世俗。
摒弃邪正二见,菩提本性自然显露。
这即是直接的教法,也称为大乘佛法。
迷失可能历经多劫,悟道却在刹那之间。
鉴赏

这首诗歌颂的是佛教中的顿悟法门,强调心之本净,通过顿悟直达真理的修行方式。全诗围绕“顿”字,反复阐述了顿教的要义。

开篇即以“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表明佛法通彻无碍,如同太阳普照虚空一般。接着“惟传顿教法,出世破邪宗”指出了这首诗所弘扬的是一种超脱世间、打破邪见的顿渐教法。

中间部分,“教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揭示了佛教中的顿教与渐教之别,而“若学顿教法,愚人不可悉”则告诫初学者,必须具备一定智慧才能理解和修习顿教。

“说即须万般,合离还归一”强调了言语的重要性,以及一切现象最终归于一的真理。此后,“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惠日”则指出了众生的烦恼如同黑暗之屋,而修行正法犹如阳光般驱散黑暗。

“邪来因烦恼,正来烦恼除”揭示了烦恼的根源及其清除之道,“邪正悉不用,清净至无馀”则表明在达到清净智慧时,对于是非、正邪已无所谓。

“菩提本清净,起心即是妄”揭示了菩提(觉悟)的本质是清净的,而凡夫之心起动即陷入妄想,“净性在妄中,但正除三障”则指出净性虽藏于妄念之中,但通过正道可以除去三种障碍。

“世间若修道,一切尽不妨”表明在世间修行佛道时,没有任何困难和障碍,“常见自己过,与道即相当”则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与佛法是相符合的。

“色类自有道,离道别觅道”指出了世间万物各有其道,而修行之人却往往迷失方向,“觅道不见道,到头还自恼”则揭示了寻求真理而不能得之的困境。

“若欲见真道,行正即是道”告诫人们如果想要悟到真理,就必须走上正确的修行道路,“自若无正心,暗行不见道”则指出没有正念的人,即使在黑暗中也无法找到正确的路径。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表明真正的修行者不会执着于世间的错误与非议,“若见世间非,自非却是左”则告诫人们如果执着于世间的非难,那么自己的错误就显得更为严重。

“他非我无罪,我非自有罪”揭示了他人的非难并不影响自己,而自己的过错才是真正需要关注的,“但自去非心,打破烦恼碎”则指出通过放下对外界的执着,可以打破内在的烦恼。

“若欲化愚人,是须有方便”表明如果想要帮助愚昧之人开悟,就需要有适当的方法,“勿令彼有疑, 即有菩提现”则强调了不让他人产生疑惑,只有达到菩提(觉悟)的境界。

“法元在世间,于世出世间”揭示了佛法虽然存在于世间,但却能够超越世间,“勿离世间上,外求出世间”则告诫人们不应离开世间去追寻超然的境界。

“邪见是世间,正见出世间”表明错误的观念属于世间,而正确的观念能够超越世间,“邪正悉打却,菩提性宛然”则揭示了通过打破错误和正确的对立,可以达到菩提(觉悟)的真实本性。

最后,“此但是顿教,亦名为大乘”表明这首诗所弘扬的是顿渐之法,同时也是大乘佛教的一部分,“迷来经累劫,悟则刹那间”则揭示了在长时间的迷失之后,可以在一瞬间达到觉悟。

总体而言,这首诗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顿教的修行要义,以及通过这种修行方式所达到的觉悟状态。

作者介绍

慧能
朝代:唐

猜你喜欢

题画册花草四首·其二修竹芙蓉

寒花婀娜露凝香,风叶摇秋凤尾凉。

梦入画堂银烛下,翠屏深处隐红妆。

(0)

送谢屯田徙治富顺监

绿发仙郎冠誉髦,垦田分土汉家曹。

诏颁紫检琼芝熟,歌阕青天剑栈高。

巴蒟溢盘馨昼馔,郫筒环席荐春醪。

西征自叱忠臣驭,千古王尊直笔褒。

(0)

新月

稍傍夕楼明,娟娟底有情。

眉纤斗蛾出,钩曲误鱼惊。

欲暗犹衔岫,将斜更上楹。

刀头君自晚,莫枉桂初生。

(0)

老屋

老屋共栖迟,穷年吊影悲。

宵床牛误斗,昼壁鼠无仪。

窗北那成隐,家东益自嗤。

因声谢巢燕,京洛足华榱。

(0)

冒雨出省示同舍

簇云丝雨共凄迷,红日应衔苑树西。

陌上绛涂深几许,羸骖无锦可障泥。

(0)

和中丞晏尚书忆谯涡二首·其一

谷浪如烟曲里深,使旗斋舫此幽寻。

不知鱼鸟思人否,曾费东山拥鼻吟。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方孝孺 刘长卿 谢翱 权德舆 皎然 徐祯卿 姚合 宋琬 张元干 谢薖 李希圣 柳永 林逋 李觏 朱彝尊 彭孙遹 萧纲 吴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